与西药 相比 ,很多 西药 不能治愈 的疾病 中医 都可以 很好 的治疗 ,从认识 中医 到学中医 ,一直 听中医 的好爱 者说,治疗面瘫,中医 可以 起到 非常好 的作用 ,从很多 学员 的感受 我也 感觉 到,针灸 对面瘫的治疗 效果 真的是百花齐放 ,今天 就与大家 分享 一下 中医针灸 如何 治疗面瘫!
取手足 阳明 、少阳 、中阴 为主 的面瘫患者行针灸治疗 。
初期 以泻法 为主 ,后期 以补法为辅 ;面部穴位 平刺透 穴或斜刺、浅刺。
面瘫 俗称 口斜,为单侧 面颊 筋肉 弛缓 。
在20 -40岁 的人群 中,任何 年龄 都可以 发病 。
没有 显著 的季节性 。
西方 医学 认为 周围性面瘫 属于 本病 。
[病因 病机 ]
面部 麻木 多是由于 正气 不足 ,脉络 空虚 ,卫外不固,风邪 乘虚入中,导致 气滞血瘀 ,面部 阳明经 筋失于濡养 ,肌肉 纵缓不收 。
[辨治 ]
主要症状 :起病 突然 ,多在睡醒 后发病 ,病侧 眼睑 闭合 不全,流泪 ,嘴角下垂 ,流口水 ,不能 做皱眉 、皱眉 、闭眼 、鼓腮 、口哨 等动作 。
局部 患者 会出现 耳根 或面部 的疼痛 、头痛 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
解析 :手足 阳明 、少阳 经脉 在面侧,其经筋 分别 在目、额、颊、颧、耳前 结扎 。
风外侵 、经气受阻 、经筋 失养 所导致 局部 的肌肉 弛缓 不收 、出现的 口眼歪斜 以及脉浮紧为风寒 袭内之症,脉浮缓为风寒 袭内之证。
治疗 原则 :散风 通脉 。
方剂 :取阳明 、少阳 、手足 阳经 为主 穴。
初期 以泻法 为主 ,后期 则以补法为主 。
五脏六腑 穴位 平刺透 穴、斜刺、浅刺。
太阳 、阳白 、仓仓车、阴风 、合谷 (二次 )。
方义 :在麻痹 部位 取穴 ,配合 循经 取穴 ,祛除 外邪 ,调和 气血 ,筋肉 得养。
阳白 、阳仓、颊车 疏调局部 经气,润泽 肌肉 ;风寒 疏解 翳风 ;合谷 为手阳明 原穴 ,能通经活络 ,系“面合谷 ”之意。
选穴 时应 注意 :歪斜 的沟槽 应用 地仓 透水沟 ,弱者 加足三里 。
【其它 治疗 】
皮针:用皮针叩刺阳白 、日光 、四白穴 、地仓 、颊车 、合谷 等穴位 ,以局部 微红色 为度。
每天 或隔天 一次 。
每次 十次 ,一次 。
最好 在康复 期和后遗症 期使用 。
电针法 :选择 翳风 、地仓 、颊车 、阳白 、合谷 等穴位 ,通电 5~10分钟 ,通电 后病人 感觉 舒适 ,面部肌肉 微见 白点 。
注:服用 维生素B 1或维生素B 12 或加兰他敏 ,或胞二磷胆碱 胆碱 ,以上 各项 均为每穴0.5 次,每次 使用 3~4穴,每日 1次或隔天 使用 。
涂敷 :将马钱子 锉成粉末 ,约1~2分,撒于面膜 上,然后 涂敷 于脸部 长处 ,5~7日换药 1次.或用蓖麻子 捣烂 ,加多宝 ,取绿豆 粒大团 ,涂敷 于脸部 长处 ,每3~5日 换药 1次.或用白附子 研细末,加黄豆 冰片 作面饼 ,每天 涂敷 1次,每天 1次。
[按语 ]
面瘫 分为 周围 性和中枢性 两种 ,要注意 区别 。
发病 初期 针刺 次数 不宜 过多 。
疗程 中避免 风吹雨打 ,脸部 可做按摩 及热敷 。
可使用 眼罩 及眼药水 点眼器,每日 2~3次。
预防感染。
??